| 一、问题的提出:父母资助购房为何成为婚姻财产纠纷高发区近年来,随着房价持续高位运行,父母资助购房已成为大多数年轻家庭置业的重要支撑方式。然而,这种“亲情资助”在子女婚姻关系稳定时尚无大碍,一旦夫妻出现矛盾甚至走向离婚,这笔资金在法律上如何定性、归属何方,常常引发激烈争议。 作为长期从事家事法律服务的苏州婚姻律师,我们发现,大量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并非房产登记在谁名下,而是父母资助购房留凭证有必要吗?如果没有书面凭证,法院如何认定这笔出资是“赠与”还是“借贷”?又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本文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深入剖析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法律性质、凭证的重要性、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帮助家庭在保障亲情的同时,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法律视角:父母资助购房的法律性质如何认定1. 法律依据:从《婚姻法》到《民法典》的演进在《民法典》施行前,关于父母资助购房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婚姻法解释(二)》和《婚姻法解释(三)》。其中,《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婚后父母出资购房,原则上推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明确表示赠与一方。 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二十九条则进一步强调“约定优先”,即: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这意味着,父母资助购房留凭证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书面约定,法院将倾向于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将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2. 赠与还是借贷:司法实践中的举证难题在司法实践中,父母主张出资为“借款”时,需承担举证责任。若无法提供借条、转账备注、聊天记录等有效证据,法院通常不予采信。 案例来源:A省B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民终字第XXX号 本案中,男方父母主张其向儿子转账的80万元为购房借款,并提交一份事后补写的借条。法院认为,该借条无女方签字,且无转账备注或其他证据佐证借款合意,最终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由此可见,父母资助购房留凭证有必要吗?不仅有必要,而且必须在出资当时即形成书面证据,避免事后“补签”被质疑为倒签或伪造。 三、凭证类型:哪些证据能有效证明出资性质1. 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出资性质为“借款”或“赠与一方”,是直接、有效的证据形式。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出资金额与用途; (2)资金性质(借款/赠与); (3)若为借款,需注明还款期限、利息等条款; (4)若为赠与,需明确赠与一方或双方; (5)双方签字、日期。 建议由苏州婚姻律师协助起草协议,确保内容合法、形式规范,避免因措辞不当导致协议无效。 2. 转账凭证与备注:电子数据的关键作用银行转账记录是法院认定资金流向的重要依据。父母出资时应在转账备注中注明“购房借款”或“赠与儿子/女儿个人购房款”等字样,避免模糊表述。 同时,微信、短信、电子邮件等沟通记录也可作为辅助证据,证明出资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但需注意保存原始载体,避免截图被质疑真实性。 3. 公证与见证:增强证据效力的有效方式对于金额较大的出资,建议进行公证或由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见证。公证文书具有高度证明力,能有效防止事后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赠与公证仅需出资方父母与受赠子女参与,无需配偶到场,既保护隐私,又避免影响夫妻感情。 四、风险提示:没有凭证将面临哪些法律后果1. 出资被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如无法提供有效凭证,法院通常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将婚后父母出资购房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作为共同财产平均分割。 2. 父母主张借款难以成立父母事后主张出资为借款,若仅有口头陈述或事后补签借条,法院一般不予采信。特别是在子女婚姻关系恶化后补签协议,极易被认定为“倒签”或“虚假意思表示”。 3. 影响家庭养老安排部分父母出资购房时,存在“以房养老”或“共同居住”的期待。若未通过书面协议或设立居住权等方式明确权利,子女离婚后,父母可能面临“房财两失”的困境。 五、实务建议:如何合法合规保留有效凭证1. 出资前签订书面协议父母应在出资前与子女明确资金性质,并签订书面协议。若为借款,建议由夫妻双方共同签字;若为赠与一方,应明确表述“仅赠与己方子女,与其配偶无关”。 2. 转账备注清晰明确银行转账时务必在备注栏注明资金性质,如“购房借款”“赠与儿子个人购房款”等,避免使用“生活费”“补贴”等模糊词汇。 3. 保存沟通记录与原始载体微信、短信、电话录音等沟通记录应完整保存,避免删除或编辑。必要时可进行公证保全,增强证据效力。 4. 设立居住权保障养老权益若父母出资购房后希望继续居住,应在房产登记时同步设立居住权,并办理登记。居住权具有物权效力,即使房产被出售或继承,亦不影响居住权的行使。 5. 咨询专业婚姻律师由于各地法院对父母出资购房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建议在出资前咨询专业苏州婚姻律师,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法律方案,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权益受损。 六、结语:亲情需要温度,财产需要边界父母资助购房,本质上是亲情的体现,但在法律面前,情感不能替代证据。父母资助购房留凭证有必要吗?答案已经显而易见。只有在出资当时即建立清晰的法律关系,才能在未来的婚姻变动中,既保护父母的财产安全,也减少子女的婚姻纠纷。 作为苏州婚姻律师,我们始终倡导“先明后不争”的理念。通过合法、合规、合理的方式保留凭证,不仅是对家庭负责,更是对亲情的守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