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雇佣关系无处不在,而随之而来的工作事故也时有发生。当雇员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导致人身损害时,责任应当由谁承担?雇主是否必须负责?这是许多雇主和雇员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详细解析雇佣关系中发生事故时的责任认定原则,并探讨人身损害律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供的关键帮助。 一、雇佣关系的认定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基础在处理雇佣关系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首先需要明确双方是否存在法律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只要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报酬,即可认定存在雇佣关系,而不论是否签订了书面合同。 关于雇佣关系发生事故雇主有责任么这一问题,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给出了明确答案:"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规定确立了雇主责任的基本原则:雇主对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造成的他人损害承担替代责任;而对于雇员自身遭受的损害,则根据过错程度划分责任。 二、雇主承担责任的法定情形分析1. 雇员造成他人损害时的雇主责任当雇员在执行雇佣活动过程中造成第三方损害时,雇主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在于"归责于上",即谁享受利益,谁就应当承担风险。雇主从雇员的劳动中获益,自然应当承担雇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在B市法院审理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林翔雇请黄亮操作钩机将原告林富的水泥围墙摧毁。法院经审理认为,黄亮是受林翔雇佣提供钩机劳务,双方构成雇佣关系。在雇佣活动中,黄亮作为林翔的雇员,在提供劳务时造成他人损失,所以林翔作为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院最终判决林翔向原告林富赔偿经济损失2000元。 这一案例清晰地表明,即使损害行为直接由雇员实施,但只要该行为发生在雇佣活动范围内,雇主就需对外承担赔偿责任。 2. 雇员自身受损时的责任划分当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自身受到损害时,情况更为复杂。此时不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是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意味着雇员自身如有过错,将会减少雇主的责任比例。 在A省法院审理的一起施工损害赔偿案件中,王某从某公司承揽木工作业工程后雇佣张某从事木工工作。张某在施工过程中因未佩戴安全带,加之脚手架木板断裂,坠落受伤。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作为接受劳务一方,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存在明显不足,存在明显过错,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而张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高空作业时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自身也有过错。最终法院判决王某承担60%的责任,张某自负25%的责任。 这一判决体现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原则。雇主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主要责任,而雇员也因自身疏忽承担了部分责任。 3. 定作人(发包人)的选任过错责任在层层转包的情况下,不仅直接的雇主要承担责任,定作人或发包人如果存在选任过错,也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前述A省法院审理的木工作业损害赔偿案中,法院不仅判决直接雇主王某承担60%的责任,还认定将木工作业交给了不具备正规用工资质的王某的公司存在选任上的过错,判决该公司承担15%的责任。 这一判决强调了发包方或定作方在选任承包商时的审慎义务。如果其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则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雇主责任的特殊情形与例外规定1. 雇员故意或重大过失时的责任分担如果雇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雇主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雇员追偿。这一规定既保护了受害第三方的利益,也平衡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C市法院处理的一起雇员伤人案件中,雇员李某在与顾客争吵时殴打顾客导致其受伤。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存在重大过失,雇主刘某应当对顾客承担赔偿责任,但赔偿后可以向李某追偿。 这种情况下,虽然雇主仍需对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最终的责任可能由有重大过失的雇员承担。这提醒雇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必须恪尽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否则可能自行承担不利后果。 2. 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的关系在实践中,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常常交织在一起。当雇员发生工伤事故时,即使雇主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转包给个人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人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而不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某建筑公司将所承包工程转包给刘某,刘某招用的张某在作业时从高处坠落受伤。生效判决已确认某建筑公司与张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但人社部门仍认定张某为工伤,某建筑公司对张某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法院支持了这一认定,认为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并非必须以存在劳动关系作为前提条件。 这一案例确立了建筑工程领域特殊的工伤责任规则: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3. 雇主责任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随着保险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雇主通过购买雇主责任险来分散风险。那么,在雇员已获得侵权赔偿的情况下,能否再获得雇主责任险的赔付呢?司法实践已逐步形成"双重赔偿"规则。 在S市法院审理的一起外卖骑手送餐出事故索赔案件中,骑手刘某在送餐途中与案外人廖某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九级伤残,廖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并赔付刘某26万元。随后刘某又通过雇主购买的雇主责任险获得保险金87933元。法院认为,雇主责任险在投保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上与工伤保险并无二致,参照工伤保险的裁判思路,确立了灵活就业人员雇主责任险赔偿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赔偿责任的并行适用规则。 这一判决体现了人身损害赔偿不适用简单"填平原则"的理念。基于人的伦理价值,人身损害赔偿并不受"损失多少,赔偿多少"的限制,故受害人可以得到第三人侵权与雇主责任险双重的人身损害赔偿。 四、人身损害律师在雇佣事故案件中的关键作用面对复杂的雇佣关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专业的人身损害律师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 案件分析与责任认定专业律师能够全面分析案件事实,准确认定各方责任。在雇佣关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律师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分析: (1)雇佣关系认定:收集证据证明雇佣关系存在,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指令沟通记录、考勤记录等。 (2)过错程度分析:分析雇主和雇员各自的过错程度,确定责任比例。雇主的过错通常表现在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未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未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等;雇员的过错通常表现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等。 (3)因果关系判断:论证事故与雇佣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事故发生在雇佣活动过程中。 2. 证据收集与保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专业律师会指导当事人收集和保全以下关键证据: (1)事故现场证据:包括现场照片、视频、目击证人联系方式等。 (2)医疗记录证据:包括急诊病历、住院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清单等,这些证据不仅能证明伤害程度,还能证明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3)劳动关系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用于证明雇佣关系存在。 (4)损失证据:包括医疗费票据、交通费票据、误工证明、护理证明等,用于计算具体损失金额。 (5)过错证据:证明雇主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证据,如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未提供安全培训的记录等。 3. 赔偿项目确定与金额计算专业律师能够全面计算各项赔偿金额,确保当事人获得应有的赔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和残疾辅助器具费等。 具体而言,人身损害赔偿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5)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7)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8)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9)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等因素确定。 专业律师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全面计算各项赔偿金额,避免遗漏任何应得的赔偿项目。 4. 诉讼策略制定与庭审代理专业的人身损害律师会根据案件特点制定合适的诉讼策略,并在庭审中有效代理。包括: (1)确定被告:在复杂的雇佣关系中,可能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如直接雇主、发包方、设备提供商等。律师会分析各方的法律责任,确定所有可能的责任主体。 (2)选择案由:根据案件事实,选择有利的案由,如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健康权纠纷等。 (3)举证策略:制定合理的举证策略,组织证据链,确保关键事实能够得到证明。 (4)庭审辩论:在庭审中专业地陈述观点,反驳对方主张,说服法官接受有利于当事人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计算方式。 五、如何选择专业的人身损害律师选择专业的人身损害律师对于案件结果至关重要。当事人在选择律师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专业领域匹配度。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复杂的证据规则和赔偿标准,需要选择专门处理此类案件的律师。那些在官网或资料中明确标注"人身损害""工伤赔偿"或"劳动争议"专业领域的律师,通常在处理此类案件上有更集中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第二,实务经验与成功案例。在选择律师时,应当了解其近年来处理人身损害案件的数量、类型,特别是与雇佣关系事故相关的成功案例。例如,律师是否有过帮助当事人成功认定工伤、获得合理伤残赔偿的经历;是否有过为受害者争取到足额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的案例。 第三,沟通能力与敬业态度。观察律师是否能耐心倾听案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程序和可能的结果,是否及时回复咨询。同时,了解律师对待案件的敬业程度,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研究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办案策略。 第四,合理收费与透明协议。在确定委托前,务必清晰了解律师的收费标准,是按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还是其他方式。确保自身经济负担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避免后续产生费用纠纷。 六、防范雇佣事故责任风险的建议对于雇主而言,防范雇佣事故责任风险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对雇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于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危险岗位,必须确保雇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 提供合格劳动条件:为雇员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 4. 签订书面劳务合同:与雇员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安全责任条款。 5. 购买相应保险:根据行业风险特点,购买雇主责任险、工伤保险等商业保险,分散经营风险。 6. 审慎选择承包方:如需将工程或业务分包,应审慎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避免因选任不当而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雇员而言,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循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2.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和使用雇主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3. 及时报告事故隐患: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雇主报告,避免事故发生。 4. 保留相关证据:注意保留证明雇佣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5. 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咨询专业人身损害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雇佣关系中的事故责任认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对于"雇佣关系发生事故雇主有责任么"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责任程度需要根据雇主和雇员各自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发生雇佣事故时,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应当及时寻求专业人身损害律师的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护。通过法律专业人士的介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下的纠纷,也能够促进雇佣关系的和谐稳定,营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