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为住房租赁市场在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框架。本文由苏州租房纠纷律师团队为您详细解读该条例的亮点,助您全面了解新法对租赁市场的影响。 一、居住环境保障:从源头规范租赁住房安全(一)明确出租住房安全标准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这意味着出租人必须确保房屋在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燃气使用等方面不存在安全隐患,室内装修材料也需符合环保要求,杜绝“甲醛房”等有害居住环境。 (二)禁止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条例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车库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从源头上避免因违规改造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居住品质下降问题。 (三)规定租住人数和人均面积标准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符合设区的市级政府规定,根治“群租房”“隔断房”乱象,保障承租人基本居住空间和生活质量。 二、租赁关系规范:稳定租赁市场,保障双方权益(一)实名签约与合同备案制度出租人和承租人应使用实名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并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若出租人未办理备案,承租人也有权办理,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承租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依据。 (二)明确出租人与承租人权利义务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解除合同时须为承租人留出合理腾退时间,禁止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方式迫使承租人解除合同或腾退住房。承租人则需合理使用房屋,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拆改室内设施或改动房屋结构。 (三)押金管理规定条例要求在住房租赁合同中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和扣减情形。除合同约定情形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有效预防和处理押金纠纷。 三、资金安全保障:规范住房租赁企业行为(一)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应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这一制度可防止“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资金断链事件,保障承租人预付款安全,维护租赁关系稳定。 (二)规范押金管理条例对押金的收取、使用和返还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出租人在合同中明确相关事项,不得无正当理由扣减押金,从而保护承租人的资金安全。 四、权益落地与纠纷解决:构建多元化纠纷化解体系(一)租购同权的推进《住房租赁条例》明确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供法治基石,使承租人能够享受与购房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增强租赁住房的民生属性。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条例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明确了承租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多种途径解决租赁纠纷,有效破解了承租人“维权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了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五、市场监测与行业监管:促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一)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这一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稳定市场租金,同时为租赁双方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交易公平性。 (二)信用监管与行业自律条例引入“信用监管+行业自律”双轮驱动机制,明确政府通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企业与从业人员实施全过程管理,同时要求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效率,增强行业自我净化能力,推动企业良性竞争。 (三)虚假房源治理条例要求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发布房源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图片与实物一致。违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并可能被吊销执照,有效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虚假房源”问题。 六、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影响及展望(一)短期影响条例施行初期,可能促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房源退出市场,合规化要求提高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租金上涨。因此,需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及在规划、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盘活存量房源,增加市场供应。 (二)长期影响通过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保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有助于推动租赁行业稳定发展,构建健康有序的住房租赁市场。这将有利于留住新市民、年轻人,促进城镇化和内需消费引擎的打造,同时也为出租方提供更稳定的租赁关系和投资回报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