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失信人员做小生意的现实困境“我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还能不能开网店、摆摊、跑外卖?”——这是许多被执行人最关心的问题。失信人员可以做小生意吗,不仅关系到个人生计,也涉及市场秩序与信用惩戒体系的平衡。答案并非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而是需要区分主体身份、经营方式、资金来源、消费场景等多重因素。下文以2025年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与行政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结合实务案例,给出可操作的路线图。 二、失信名单与限制高消费的法律性质2.1 失信名单的列入条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四)违反限制消费令;(五)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2.2 限制高消费的层级失信名单与限制高消费并非同一概念。被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同时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但限制消费并不必然伴随失信名单。限高令的核心是限制“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高消费行为,包括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在星级以上宾馆消费、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理解这一点,才能准确回答失信人员可以做小生意吗。 三、做小生意的合法边界:可以做什么3.1 线上经营:网店、直播、自媒体线上经营属于典型的“小生意”形态。失信人员可以开设网店、直播带货、运营自媒体,只要其不违反限制高消费令。需要注意:平台入驻通常要求绑定银行卡,若银行卡被冻结,需使用未被冻结的账户;推广费用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被认定为高消费。 3.2 线下经营:摆摊、小吃车、社区团购摆摊、流动小吃车、社区团购团长等线下经营方式,因投资小、现金流快,成为失信人员的热门选择。只要不使用被查封的车辆或设备,不租赁高档场所,均不在禁止之列。 3.3 承包经营:共享厨房、无人售货柜共享厨房、无人售货柜等新型经营模式,允许失信人员以承包或合作方式参与,收益按日或按周结算,避免大额资金沉淀。 四、禁止与限制范围:不能做的是什么4.1 高消费经营场所失信人员不得在五星级以上酒店、高尔夫球场、豪华会所等场所进行经营活动,也不得组织高消费营销活动。 4.2 高价值资产交易不得购买、租赁高档写字楼、商铺、厂房;不得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船舶、机器设备。 4.3 金融杠杆与融资限制不得向银行申请非经营必需贷款;不得发行债券、股票;不得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 五、资金来源与账户管理失信人员做小生意,资金来源需合法合规。可以使用未被冻结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可以接受现金交易;不得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若经营收入需要转入被冻结账户,应及时向法院报告,申请解冻或指定专用账户。 六、信用修复路径与操作指南6.1 履行义务与申请撤销失信人员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可向执行法院申请撤销失信名单。法院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并解除限制消费令。 6.2 达成和解与分期履行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分期履行义务的,可申请暂缓列入失信名单或提前解除限制消费令。 6.3 破产重整与个人债务清理符合破产条件的,可申请破产重整或个人债务清理,通过法定程序减免债务,恢复信用。 七、典型案例:裁判尺度与实务走向案例一:小吃摊主合法经营案 案例二:网店店主账户解冻案 案例三:高消费营销被处罚案 八、税务与工商登记注意事项失信人员做小生意,需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和工商登记。可使用身份证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若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部分地区可能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可委托他人担任。税务方面,需按期申报纳税,避免因欠税被列入税收黑名单。 九、家庭成员与共同经营失信人员的配偶、子女可以独立经营,不受限制。若以家庭共同财产投资,需注意不得隐匿、转移财产。家庭成员代为收款、付款的,应保留清晰账目,避免被认定为规避执行。 十、律师作用与咨询要点在苏州律师事务所视角下,律师可提供以下服务:1.审查经营方案是否触碰限高红线;2.协助与执行法院沟通,申请账户解冻或分期履行;3.代理信用修复申请;4.起草和解协议;5.提供日常经营合规咨询。建议失信人员在启动任何经营项目前,先进行专业评估,降低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