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司法实践中,强制猥亵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此类犯罪的认定标准和量刑规则也日益精细化。作为苏州刑事辩护律师,我们经常接触到当事人及其家属咨询强制猥琐怎么定罪量刑的问题。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角度,全面解析强制猥亵罪的犯罪构成、证据规则、量刑标准及辩护策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罪名的法律内涵。 一、强制猥亵罪的法律演进与基本概念1. 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我国刑法关于强制猥亵罪的规定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1997年刑法第237条规定了强制猥亵妇女罪和猥亵儿童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对该条进行了重要修改,将"猥亵妇女"修改为"猥亵他人",扩大了保护范围,男性也被纳入保护对象。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猥亵儿童罪增设了独立的法定刑,并明确了四项法定刑升格情形。2023年,"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法律规定。 2. 强制猥亵罪的核心概念强制猥亵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这里的"他人"包括男性和女性,体现了法律对所有人性自主权的平等保护。 3. 猥亵儿童罪的特殊规定猥亵儿童罪是强制猥亵罪的特殊形式,指对不满14周岁的儿童实施猥亵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猥亵儿童的,应当从重处罚。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法律对儿童提供了更高程度的保护,即使儿童表面上"同意",也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二、强制猥亵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 犯罪客体要件强制猥亵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性自主权。具体而言,包括他人对自己性权利的自主决定权,以及身体不受侵犯的权利。在猥亵儿童的情况下,犯罪客体还包括儿童的身心健康权利。 2.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强制猥亵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强制,如殴打、捆绑、掐脖子等;"胁迫"是指对被害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如以杀害、伤害、揭发隐私、损害名誉等相要挟;"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人不知抗拒或不能抗拒的方法,如利用被害人患病、醉酒、昏迷等状态。 案例参考:在A省B市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经人介绍相识,被告人对被害人产生好感但遭婉拒。某日,被告人强行进入被害人住所,将被害人推倒在沙发实施猥亵行为。被害人拼命挣扎反抗并大声呼救,被告人慌忙逃离现场。后法院认定被告人构成强制猥亵罪。 3. 犯罪主体要件强制猥亵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某些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强制猥亵罪不在其中,因此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4. 犯罪主观方面要件强制猥亵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性自主权,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动机多种多样,如满足性欲、寻求刺激、报复他人等,动机一般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但可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三、强制猥亵罪的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1. 证据收集与采信规则强制猥亵案件通常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零口供"现象较为突出。 2. "零口供"定罪规则在强制猥亵案件中,即使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只要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同样可以定罪量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意味着,苏州刑事辩护律师在办理此类案件时,不能仅仅关注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全面审查全案证据。 司法实践中,对于"零口供"的强制猥亵案件,法院通常会重点审查以下证据:被害人陈述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证人证言的一致性;物证、书证的客观性;鉴定意见的科学性;电子数据的完整性等。这些证据必须能够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排除合理怀疑。 3.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间接证据的合理运用对认定案件事实至关重要。传来证据与间接证据只要能与被害人陈述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排出合理怀疑,就可以据此认定和指控犯罪。例如,在C市D区的一起案件中,尽管被告人始终否认犯罪,但法院根据被害人的详细陈述、现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以及被告人与被害人的通讯记录等间接证据,最终认定被告人有罪。 四、强制猥亵罪的量刑标准与情节认定1. 基本量刑档次根据刑法第237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强制猥亵罪的基本量刑档次,适用于没有加重情节的普通强制猥亵案件。 2. 加重情节与升格量刑强制猥亵罪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加重法定刑:一是聚众实施强制猥亵;二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强制猥亵;三是存在其他恶劣情节。所谓"聚众",是指聚集三人以上实施犯罪行为;"公共场所"是指公众可以进出或者人员聚集的场所;"其他恶劣情节"则是一个兜底条款,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3. 猥亵儿童罪的特别量刑规则猥亵儿童罪的量刑具有特殊性。根据法律规定,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这些规定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特殊保护。 案例参考:在E省F市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在公共场所当众对一名儿童实施猥亵行为,法院认定该行为属于猥亵儿童罪的加重情节,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年。这一判决体现了对猥亵儿童犯罪从严惩处的司法政策。 4. 从重、从轻量刑情节在强制猥亵案件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从重和从轻情节。从重情节包括: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对多人或多次实施犯罪;手段特别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从轻情节包括:自首;立功;坦白;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例如,在某起案件中,被告人当庭自愿认罪,系初犯,法院酌情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五、强制猥亵案件中的辩护策略与要点1. 证据不足的无罪辩护在强制猥亵案件中,证据不足是常见的辩护要点。作为苏州刑事辩护律师,我们会重点审查案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被害人陈述是否存在矛盾或不合常理之处;是否缺乏客观证据印证被害人陈述;是否存在诬告陷害的可能性;证据收集程序是否合法等。如果案件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且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则可以作证据不足的无罪辩护。 2. 罪名成立下的罪轻辩护如果案件证据确实充分,辩护重点可以转向罪轻辩护。具体策略包括:论证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情节较轻;指出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坦白、认罪认罚等法定从宽情节;强调被告人为初犯、偶犯;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家庭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等。在某起强制猥亵案件中,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院予以采纳并从轻处罚。 作为一名苏州刑事辩护律师,我认为在强制猥亵案件中,了解强制猥琐怎么定罪量刑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辩护策略。对于证据存在瑕疵的案件,可以重点攻击证据链条的薄弱环节;对于情节较轻的案件,可以争取适用缓刑或较低刑期;对于量刑可能过重的案件,可以提出合理的量刑建议。 3. 程序性辩护程序性辩护是刑事辩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排除非法证据、申请回避、申请调取新证据等。在强制猥亵案件中,尤其要注意审查侦查机关在讯问、辨认、勘验等环节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是否存在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取证行为。根据法律规定,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4. 量刑协商与认罪认罚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实施,在强制猥亵案件中,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与检察机关进行量刑协商,争取较宽大的处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不分罪名和刑罚轻重,但"从宽"不是一律从宽,而是依法从宽,且不是无限的从宽。 六、网络环境下新型猥亵行为的认定1. "隔空猥亵"的法律定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利用网络通信、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对儿童实施"隔空猥亵"的新型犯罪不断出现。所谓"隔空猥亵",是指行为人通过网络通信工具,诱骗、胁迫或其他方式要求儿童自行拍摄、传送裸照、视频,或进行裸聊等行为。针对这种新型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要求必须重拳出击、从严惩处。 2. 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办理网络猥亵案件,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固定至关重要。司法机关强调,对涉案的关键电子证据,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固定、保全,严防证据灭失。这要求侦查机关具备专业电子取证能力,也要求辩护律师掌握审查电子证据的基本技能。 3. 网络猥亵的刑事打击策略针对网络猥亵犯罪,司法机关采取了突出"快"字的打击策略:立案受理要快,对被害人的控告举报,必须第一时间受案、立案;证据固定要快,严防证据灭失;采取强制措施要快,防止犯罪嫌疑人隐匿、逃窜或毁灭证据。这种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遏制了网络猥亵犯罪的发展蔓延。 七、强制报告制度与犯罪预防机制1. 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与意义强制报告制度是指特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时,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该制度主要针对学校、医院、儿童福利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强制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 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实与监督为了确保强制报告制度有效落实,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督促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严格履行报告义务;健全协同联动监督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畅通信息共享与线索移送渠道,形成监督合力。检察机关对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导致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甚至探索提起公益诉讼。 3. 犯罪预防与法治宣传预防强制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检察机关通过持续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的宣讲和落实,深化法治宣传,筑牢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防火墙"。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传递防性侵知识;面向教职员工等重点群体强化强制报告制度宣讲等。 八、当事人权益保障与法律救济途径1. 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强制猥亵案件的被害人享有多项诉讼权利和保障措施,包括:要求保密的权利,避免二次伤害;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的权利;申请保护措施的权利等。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被害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询问方式,避免多次询问造成重复伤害。 2. 被告人合法权益保障被告人在强制猥亵案件中同样享有一系列诉讼权利,包括:自行辩护和委托律师辩护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出排非申请的权利;进行最后陈述的权利;上诉的权利等。苏州刑事辩护律师在承办此类案件时,应当积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程序公正进行。 3.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此外,对于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而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对刑事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体系。 九、结语强制猥亵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法律对此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刑罚。了解强制猥琐怎么定罪量刑,不仅有助于预防犯罪,也为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知识基础。在强制猥亵案件中,无论是被害人还是被告人,都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 作为苏州刑事辩护律师,我们建议当事人在遇到强制猥亵案件时,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刑事辩护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律师的参与,可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