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近苏州劳动律师咨询:区域高温费纠纷全景1.1 产业结构与高温岗位分布长三角地区夏季湿热期长达四个月,从6月中旬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平均在20至30天之间。苏州现有制造业、物流业、建筑业、环卫业、电力巡检等户外及半户外作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约七成需要在高温时段持续作业。苏州劳动律师咨询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高温费争议占夏季劳动案件的比例已上升至21%,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争议焦点集中在“发放标准是否足额”“发放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未发或少发如何索赔”等方面。 1.2 律师服务模式的升级面对企业与个人双向需求,本地律师团队已从传统单一诉讼代理升级为“政策宣讲+合同修订+证据固定+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全周期服务。通过线上问卷、远程视频、驻点值班,实现高温季用工合规体检的常态化。律师团队还会定期发布《高温费合规白皮书》,为企业提供自查清单,为劳动者提供维权指引,显著降低了高温费争议的发生率。 二、>高温费劳动法是怎样规定的:立法框架与2025年无新变动说明2.1 国家层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4条、第55条确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制度,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在此基础上,2021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17条进一步规定: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作业,或者工作场所温度≥33℃且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温度时,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截至2025年8月,该条文未作任何调整,仍为全国统一适用标准。 2.2 江苏省实施细则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高温季节劳动保护工作的意见》继续沿用2023年标准:室外及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共4个月。该标准自2023年执行以来,至今未作调整,预计2026年将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动态评估。 三、高温费的发放条件与适用范围3.1 气温条件高温费的发放以设区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日最高气温为准,当预报或实际气温达到35℃及以上时,即触发用人单位的支付义务。若当日天气预报与实际气温不符,应以实测数据为准,企业可通过官方气象网站、气象局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获取数据,并截图留档。 3.2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露天作业,还包括室内因设备散热、通风不足导致温度≥33℃的岗位,如铸造车间、锅炉房、物流仓库、厨房操作间等。对于“半露天”岗位,即部分时间在室内、部分时间在室外的岗位,只要岗位职责中包含必要的户外高温作业,也应全额支付高温津贴。 3.3 人员范围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实习生(已满16周岁)均在覆盖之列;退休返聘人员、劳务外包人员按双方约定执行,若无约定,可参照适用。 四、发放标准与支付方式4.1 省级统一标准江苏省2025年继续执行3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周期为6月、7月、8月、9月,共计4个月。若企业选择按实际高温工作日折算发放,折算后的日标准不得低于10元/天。 4.2 支付形式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随当月工资一并发放,不得以实物、购物卡、防暑饮料、防暑药品替代;在工资条中单列“高温津贴”科目,便于员工核对。 4.3 发放周期按月足额发放至员工工资卡;若当月未出现高温日,仍需支付整月津贴,因标准已按整月设定,企业不得因气温波动扣除。 五、企业合规操作指引5.1 建立高温台账企业应建立高温作业台账,记录每日气温数据、作业人员名单、作业时长、津贴发放金额,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以备劳动监察或仲裁核查。 5.2 健康检查与岗位调整在高温季来临前,企业应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禁忌症的员工,及时调离高温岗位,并留存书面记录。 5.3 集体协商与民主程序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协商,可在省级标准基础上提高津贴额度,但不得低于法定下限,协商结果应向全体员工公示。 六、常见争议与司法裁判要点案例示范某物流公司驾驶员张某2024年7月出勤20天,其中15天室外温度≥35℃。公司以已发放藿香正气水、凉茶为由拒绝支付高温津贴。仲裁委认定防暑饮料不能抵扣法定货币津贴,裁决公司补发300元并加付25%经济补偿。 6.1 未出勤可否扣减若员工整月未出勤,企业可不发放当月高温津贴;如仅缺勤部分天数,按实际出勤比例折算缺乏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仍倾向全额支付。 6.2 “半露天”岗位认定只要岗位职责包含必要露天高温作业,即使一半时间在室内,也应全额支付高温津贴。 6.3 加班费与高温津贴的关系高温津贴属于法定补贴,不计入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但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加班工资的发放。 七、维权路径与证据清单7.1 协商与投诉员工可先与企业工会或人事部门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监察部门应在60日内办结。 7.2 劳动仲裁仲裁请求可包括补发高温津贴、加付赔偿金(25%)、精神损害赔偿(极端情形下),仲裁时效为一年。 7.3 证据准备必备材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气象部门高温证明、同事证言、企业未发放通知等。 八、企业违法成本与行政处罚8.1 行政罚款未发放高温津贴的,由县级以上人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按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标准罚款。 8.2 信用惩戒拒不履行高温津贴支付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方面受限。 九、高温费与其他福利的衔接9.1 防暑降温饮料企业必须免费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且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9.2 工伤保险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并支付伤残津贴。 9.3 个人所得税高温津贴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计征个人所得税,由企业代扣代缴。 十、未来趋势与合规提示10.1 标准动态调整省级人社部门已建立与CPI联动机制,每两年评估一次,预计2026年津贴标准或小幅上调。 10.2 信息化监管2025年起,江苏将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在线监管”系统,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实时预警。 10.3 企业提前筹划建议在年度预算中单列高温津贴科目,6月前完成岗位评估、健康检查及集体协商,避免集中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