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关键词:民间借贷律师、砍头息是什么意思 前言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各种不规范的借贷行为时有发生,其中"砍头息"是一种常见且容易引发纠纷的现象。许多借款人在急需资金时,往往忽视了借贷合同中的陷阱,导致自身权益受损。本文将从专业民间借贷律师的角度,全面解析砍头息是什么意思,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识别借贷陷阱,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全面认识砍头息1. 砍头息的基本概念所谓砍头息,是指出借人在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时,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为。典型的情况是出借人在出借本金时直接从本金中扣除利息。例如,借款10万元,约定利息1万元,出借人实际只交付9万元,但仍按照10万元计算本金和利息。 2. 砍头息的变异形式随着民间借贷模式的发展,砍头息也出现了多种变异形式。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出借人全额向借款人交付借款后,又在当日收取利息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时间间隔短,借款人并未实现对全部借款的占有使用。对借款人而言,此种还款方式与预扣利息并无实质区别。 (1)常见的砍头息变异形式除了典型的预先扣除利息外,砍头息还可能以各种名目出现,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费、服务费、管理费、保证金、违约金等。出借人通过这些方式变相扣除部分资金,使得借款人实际获得的金额低于合同约定的本金数额。 3. 砍头息的危害性砍头息不仅直接损害借款人的经济利益,还变相提高了实际借款利率,加重了借款人的还款负担。同时,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助长了高利贷的滋生,不利于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砍头息的法律规制1. 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明确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一规定从基本法律层面明确了砍头息的违法性。 2. 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这一司法解释为法院审理涉及砍头息的案件提供了具体指引。 3. 司法政策的当前动向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加大了对砍头息等违法借贷行为的整治力度。202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违法行为,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 三、砍头息的司法认定标准1. 典型砍头息的认定典型的砍头息认定相对简单,即出借人在交付借款时直接扣除利息。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直接按照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而非合同约定的名义本金。 在A省B市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出借人与借款人签订了8万元的借款合同,但实际仅转账5.8万元,却要求借款人按8万元本金偿还本息。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差额属于砍头息,应当按照实际出借金额5.8万元计算本金。 2. 变相砍头息的认定对于变相砍头息,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质判断。即使出借人全额交付了借款,但在出借当天即收取利息,使得借款人实际得到的借款减少,也会被认定为变相的砍头息。 在C省D市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原告李某以现金形式向被告丛某出借10万元,被告丛某在借款当天即向原告李某支付利息15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时间间隔短,借款人并未实现对全部借款的占有使用。对借款人而言,此种还款方式与预扣利息并无实质区别,故被告丛某于借款当日交付的利息1500元应从本金中扣除,双方之间借款本金应以98500元计算。 3. 综合判断因素法院在判断是否存在砍头息时,会综合考虑款项来源、交易习惯、支付方式、时间间隔等因素,以确保裁判结果符合公平原则和法律规定。 四、砍头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1. 砍头息与正常利息预付的区别在实践中,需要区分砍头息与正常的利息预付。原则上,砍头息应当以出借资金当天收回为准,但实践中也存在出借资金数天后,借款人才将利息支付给出借人的情况。此时可按实际出借天数计算利息,超出应付利息的部分可作为砍头息处理。 2. 砍头息与高利贷的关系砍头息往往是高利贷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预先扣除利息,出借人变相提高了实际利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四倍的部分无效。在涉及砍头息的案件中,实际利率往往远超法定上限。 3. 砍头息与套路贷的界限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披着民间借贷外衣,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恶意制造违约""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套路贷"诈骗等新型犯罪。砍头息可能是套路贷的初始手段之一,但二者在法律性质和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民间借贷中的其他风险提示1. 套现转贷的法律风险除了砍头息外,套现转贷也是民间借贷中常见的风险点。通过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金融渠道"套现"资金后转贷给他人,构成"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对应的民间借贷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在E省F市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出借人王某通过多个互联网信贷平台贷款后,向刘某陆续出借20余万元。因刘某未能依约还款,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终认定,双方借贷合同无效,仅支持刘某向王某返还借款本金,并按照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损失。 2. 借贷关系成立的证明要求民间借贷关系成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双方之间的借贷合意,二是所借款项已经交付。在实践中,仅有转账记录不一定能认定借贷关系成立,特别是在双方存在其他经济往来的情况下。 3. 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如果发现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等情形,应当严格审查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六、遭遇砍头息的应对策略1. 证据收集与保存借款人在遭遇砍头息时,应当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借款合同、转账记录、收据、聊天记录等。特别是能够证明实际收到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不一致的证据,对于维权至关重要。 2. 法律途径与时效一旦发现存在砍头息,借款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借款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3. 专业律师的作用在涉及砍头息的复杂案件中,专业民间借贷律师可以提供以下帮助:分析案件情况、指导证据收集、计算合法本息、代理诉讼程序等。专业律师的参与能够显著提高维权成功的几率。 七、结语砍头息作为民间借贷中的顽疾,不仅直接损害借款人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砍头息是什么意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民间借贷活动中,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秉持诚信原则,共同维护良好的借贷环境。当遇到复杂的借贷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民间借贷律师,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 |


